发改委表示今年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
电能交易撮合系统应该包含有电网跨省、跨区竞价交易、交易申报、交易撮合、安全校核、交易查询、交易意向申报等功能,系统支持的交易类型包括年度、月度、日、短期和单笔挂牌。因此针对电力企业已经存在的信息孤岛和烟囱,智能电网强调需要建立高速的信息通道,使数据在业务流引擎的驱动下,在电网设备运行、电网调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有序流动,包括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网拓扑结构数据、计量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外部应用系统数据等,从而实现信息集成,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业务协同环境。
赛迪顾问认为调整电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目前,提倡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作为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可以利用,但如果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的难题没有解决,水电、煤电还是要作为主要的能源。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就是能够纳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于一体的重要载体。12月11日,2009年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暨2009-2010中国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评选结果发布会在南京明发珍珠泉大酒店隆重举行。我国未来电力建设的重点是电源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建设大水电和坑口煤电,相应需要配套输电网络,带来电网投资增长。
因此需要构建基于远程网络的设备资产监控体系,实现远程监测电力设备状态数据,掌握电力设施运行状况,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示运维人员设备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大力发展新能源,如何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是重点。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矿整治工作从未中断过。
因为山西省国资委要求省属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省政府的补偿规定,不按照这个文件执行的,评估报告不予备案。但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今年前8个月,山西省发生各类煤矿安全事故50起,死亡169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省煤矿伤亡事故的40%和67%,而且国有重点煤矿事故起数同比上升25%,死亡人数上升375%。2004年的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山西省煤炭生产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山西煤炭的整合基本遵循着三种路径。
一位长治县的被整合的矿主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但也有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煤炭整合淘汰的煤老板将钱投在了高利贷上,山西省的金融风险又将出现。
在事故死亡人数上,国有煤矿还是大哥大。没有切中要害不要带血的GDP,已经成为山西省上下的共识。不对等的博弈上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目标,国家提出把山西省建设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虽然比以前挣得少了,但起码细水长流,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总比进入一个陌生领域赔了要强得多。
阳泉市煤炭重组要求:建立多大产能的煤矿,必须要配合再建立一个同等投入的地面企业。他们尽管有钱,但大多都是风险偏好的规避者,希望资本升值,又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敢轻易投资。也有不少煤老板表示还想继续从事与煤炭有关的产业。8月,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
这对于活跃民间资本,活跃市场经济,无疑是大有裨益。目前的办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矿的采矿权评估方法,不尊重市场,而是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执行。
也可能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之依托强大的能源优势,发展后续产业,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现在山西只是整合掉了民营煤矿,对焦化厂、洗煤厂还都没有影响,以后找些合伙人继续投资大的焦化厂还是可以做的,毕竟对这个行业熟悉,做起来比较保险。
而如此大规模的整合,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即使双方谈妥了价格,也未必能兑现,有可能出现大集团空手套白狼的情况,或者等煤矿投产赚钱后,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这也同样让矿主们感到不踏实。更令人担心的是,因为双方的谈判是不对等的,小煤矿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被重组的命运,在收购价格上更缺少发言权。到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及至2008年,山西省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至此,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及企业兼并重组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截至11月中下旬,从11个市的验收情况看,兼并重组正式协议签订率已经达到95%,兼并整合主体到位接管煤矿比例达到85%,新组建的煤炭企业66%已经进行了名称预核准。2009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原则上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8月10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鼓励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重点转向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这一年,山西全省同时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
2000年后,在全国煤炭市场经历三年特困期后,山西省出台了许多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煤炭小企业的政策,除了山西本地的民间资本外,浙江等地的民间资本也陆续涌入山西煤炭行业。该通知在《意见》的基础之上,更加明确了兼并重组目标。
山西省被称为全国的锅炉房,一直充当全国经济发展的稳压器。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中层干部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民营煤矿的评估价格过低,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这次可能只能评估不到5000万元,折价在50%以上。
曾经倒腾过3个煤矿的刘姓煤老板说这样的坚持很简单,因为股权不可靠,不如现金保险。一种是直接出让,我现在已经签署了框架协议,在赔偿中坚决要现金不要股权,和我一样的煤矿主不在少数,我身边熟悉的煤老板还没有要股权的。据了解,90%以上的煤矿主学历都在高中以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营矿主说,我在煤矿行业里做了好多年,对别的行业一窍不通,认识的人也都是这个行业的。
一位接受采访的煤老板如此感慨。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国内70%以上的外运煤、近50%的全球煤炭交易额来自山西,山西焦炭市场交易量占全国2/3以上……然而,多年来其主力却是生产方式落后的小煤矿。
其区域经济也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诅咒之中。一部分民间资本从煤矿领域撤出,可能成为山西省发展非煤产业的契机。
近两年,由于能源短缺,电荒、煤荒困扰全国各地,大量以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温州商人也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山西煤炭业。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或许曾经的山西煤老板几年之后会被媒体炒出来一个新名字,比如公路大王、公交大王、城建大王等。
如今年2月发生致74人死亡瓦斯爆炸重大事件的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恰恰是山西省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管理最严格的国有矿井之一。相比这两种路径,第三种途径就是阳泉市的双管齐下。在这种模式下,以赚钱为目的的民营煤老板已经基本失去了准入的资格。一些煤老板选择进入信贷领域,开设小额贷款公司。
2009年更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雷厉风行一些煤老板选择进入信贷领域,开设小额贷款公司。
他们尽管有钱,但大多都是风险偏好的规避者,希望资本升值,又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敢轻易投资。这位矿主不熟不做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煤矿主的心声。
目标规定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虽然比以前挣得少了,但起码细水长流,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总比进入一个陌生领域赔了要强得多。